新书到,一枚书签吸引了我。黑暗的海上,几点星子,一叶小舟,舟上一人,高擎着一盏灯。书签的主题是“我执”——令我想起自己从不知书为何物,到读书、爱书,再到鼓励他人阅读,这一路走来的动力,正是心中的一点点执念。
记忆中,我们家是没有书的。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一年中只有雨天才能陪伴我。在漫长炎热的夏季,家乡人只爱吃一种兑玉米粉熬的甜甜凉凉的稀粥。玉米粥好喝,玉米脱粒却很费事儿。每年玉米收获晒干后,老人和小孩就集中起来“掰玉米粒”。邻居有位爷爷参过军,极会讲故事。他用铁锥子把玉米棒子冲开几条缝丢进竹筐,孩子们就围过来帮忙。我剃极短的头发,混在一群男孩里,竖起耳朵听他讲三国、水浒好汉和民国时期打仗的故事。他家藏有不少书,跟学校的课本不一样,竖排的,旧得发黄,没人看。我倒是借过一些,印象最深的是《三国演义》,当时看得入迷忘记了时间,父亲清早起床发现楼上还亮着灯,直接把书没收了。
我的房间在二楼,窗外通往顶楼的那段楼梯少有人走,我常坐那里,低头看书,或抬头看茫茫的朱砂湖。左手边近一点的是一长排密密匝匝的绿竹子,右手边三两棵木棉树稀稀落落高举着白树干。湖风一来,竹子好动,木棉喜静,我的头发长长了一些。大约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同桌从她姐姐那里借来一本新书,内容是我从未听说过的UFO(不明飞行物体)。我按捺不住好奇心从放学回家一直看到天色暗下来,慢慢地书上的字也看不清了。深深浅浅的灰黑的云在湖面上层叠聚集,却没有一丝风。我突然觉得害怕,如果外星生命此刻破云而出,从天空走下来,我该作何反应?那是我第一次模糊地感觉到,日常所见所识,并非世界的全部。我迅速把书合上,跑下楼。
初中学校也在朱砂湖边,与我家仅隔几片池塘。但是按规定,我必须离开家,开始住校生活。舍友借来许多小开本的言情小说悄悄传阅,大家看得如痴如醉。我翻了几本,新鲜劲头一过,便厌了。学校图书室有几架书,上晚自习前我常常在那里流连。一些所谓世界名著,啰里啰嗦又无聊得很,还是咱老祖宗写的书对胃口。第一次读《红楼梦》就是在这时候。那么美那么美的人、事、物、情,一点点被撕碎,你眼看他们卷进宿命,却无可奈何,终于繁华落尽,只剩一片雪、一片灰,直至雪过无痕、灰飞烟灭……我淹没在那种情绪里面,几个星期没能走出来。每天午休和晚自习前后,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,都用来反反复复看这本书,一读到宝黛的片段,就止不住眼泪,甚至到后面竟只挑有他们出现的段落看了。舍友不解,小心翼翼地问出了什么事,我不知道该怎样解释。其实在那个年纪,没有任何阅历,哪能体会到半分《红楼梦》的好?而今每次再读,都会发现以前没有感知到的细节,体味到人物更多更细微的情绪转折,更添一层新的认识和收获。
中学时期,大部分时间都在应付课业。学校里可借阅的图书不多,加上我天资鲁钝又无人引导,读书方面并没有什么长进。高二那年夏天,我在堆成山的教辅资料中偶然发现绿色封皮的《苏菲的世界》。“我表姐寄来的,没空看。”同桌头也不抬,继续埋头啃复习题。我随手翻翻,没想到就再也放不下了。书中讲小女孩苏菲,在陌生哲学家艾伯特的引导下,学习欧洲哲学历史,然后发现自己竟是被某个作家创造出来的虚构人物,最后她和艾伯特设计逃离作家的笔下争取自由意志的故事。虽然已读到高中,但我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的哲学教育,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这个样子,日复一日,循环不已。“我是谁?”“世界从何而来?”“将往何处去?”一旦开始思考,这些问题就像一滴滴魔法药水,坠入我的世界,让一切变得奇妙起来。我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,兴味盎然地在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斯宾诺莎、康德、黑格尔、弗洛伊德等西方先哲的世界里游历。他们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好奇、关怀和艰苦探索深深震撼了我,他们描绘的繁复的“世界图景”令我迷恋赞叹不已,真正开启了我对哲学、对未知的敬畏和向往。当时的我,坚信生活不仅仅如此,在目光所及之外永远存在另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可能性,只要穿越蒙昧,便可抵达那个更加接近真相的世界,而不是愚蠢地虚度一生。
年少时的阅读记忆,都是这样一些零碎的片段。上大学后,我才认认真真读了点书,有了些自己的体会。虽然我喜欢读书,鼓励阅读,但对不读书的人,也没有什么偏见或鄙夷。读书的起点和终点,都是自由,不仅“阅读必教人得自由”,而且阅读本身也必须是自由的选择。更何况,读书并非求知的唯一途径。我见过一些未读过书的人,天然生长于天地间,精通自然的规律,洞悉人性的善恶,过得自由自在。可惜这样的人,是极少极少的。我们大多数人,需要借鉴更严密的思考方式、更广阔的视野、更丰富的经验,来帮助我们看清世间的真相、守护灵魂的清净。比如哲学书,就是一块很好的磨刀石,经常磨一磨,你的思维会更清晰更锋利。
有时候,我觉得书签上的人就是自己——彼岸是否存在,有生之年能否到达,并未可知;海上是否有别人,能不能相遇照亮彼此,亦未可知。心中这点执念,燃的光或许只能照见自己的阴影,但从未想过放弃。幸好还有天上的星,它们是前人智慧的闪光,照耀我的世界,即使个人渺如星尘,我依然能感受到浩瀚宇宙和伟大生命的召唤。通过阅读,我与他们似乎可以感应到彼此的存在,在无尽的黑暗孤独中得着些慰藉与温暖。
读着,读着,不知老之将至——或许这就是爱书人最完满的一生了。
(本文为2017年“书香威宁·我的读书故事”获奖作品 作者系南宁百货大楼公司马美凤)